清明,乃天清地明之意。农历书曰:“斗指丁为清明,时万物洁显而清明,盖时当气清景明,万物皆齐,故名也”。清明节气,太阳到达黄经15度,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均气温已升到12度以上。在农业生产中,清明作为重要的节气,更有“清明谷雨两相连,浸种耕田莫拖延”“清明前后种瓜点豆”的说法;在我们城市里也有“植树造林莫过清明”之说。由此可见,不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,清明都是一个让人们值得重视的日子。
清明时节,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祭祖扫墓的日子。清明时节,虽然万物复苏,但也时阴时晴、小雨绵绵。阴霾的天气对于祭扫的人们来说,更加重了悲伤的气氛。每年祭奠故去的亲人,固然是一种怀念,然而将这种怀念化为生活的动力,更坚强更乐观地面对生活,也不失为怀念故人的一种好方式。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,情绪低落过度悲伤,往往会成为健康的杀手。
清明养生对身体健康有重要意义。此节气中不可对肝脏进补。古人所谓“春不食肝,夏不食心,秋不食肺,冬不食肾,四季不食脾,如能不食此五脏,乃顺天理”。肝属木,木生火,火为心,在此节气中心脏会过于旺盛,所以这一段时间是高血压的易发期,对此要高度重视。其次,旺木伤金,金为脾,所以这一节气对呼吸系统疾病也要予以高度重视。 此节气尽管“春瘟”流行,但也不可闭门不出,更不可在家坐卧太久。中医认为“久视伤血,久卧伤气,久立伤骨,久行伤筋,久坐伤肉”。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情,经常出去到森林、河边散步,多呼吸新鲜空气,并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。衣着要适当,预防感冒。居室装饰避免有毒材料,要经常通风换气。
清明节气中,不宜食用“发”的食品,如笋、鸡等。可多食些柔肝养肺的食品,如荠菜,益肝和中;菠菜,利五脏、通血脉;山药,健脾补肺;淡菜,益阴,可滋水涵木。春天,肝阳上亢的老人,特别容易出现头痛、昏眩,这就是祖国传统医学所说的“春气者诸病在头”。老年慢性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,饮食防治方法是多吃具有祛痰、健脾、补肾、养肺的食物。
传统养生学理论认为:“春与肝相应”,意思是说春季的气候特点与人体的肝脏有着密切的关系,所以春季的养生保健方法应以保养肝脏为主。如果肝的功能正常,人体的气机就会通畅,气血就会和谐,各个脏腑的功能也能维持正常工作。调养肝脏有“养肝”和“清肝”之分,也要注意清补。 所谓“养肝”是指使用保养肝脏的方法以滋补肝脏之不足或预防肝脏功能下降,可采用传统饮食养生学所讲的“以脏补脏”方法,多吃一些动物的肝脏以保养肝脏。
1、枸杞猪肝粥(养肝)
原料:枸杞子10克,猪肝(或其它动物的肝脏)50克,大米100克,香菜10克,葱姜及调料少许。
做法:将枸杞子和猪肝洗净切碎,加入大米,再加适量的水,同煮为粥,待出锅前放入香菜及葱姜及调料等食用。
功效与主治:具有滋补肝肾,养肝明目的功效,适用于肝肾阴虚、视物昏花及夜盲症者食用。所谓“清肝”是指清泄肝火的方法以预防肝气升发太过或肝火上炎,可采用“清肝泄火”方法,多吃一些具有清泄肝火的食物。
2、芹菜炒豆腐干(清肝)
原料:芹菜25O克,豆腐干300克,葱姜蒜及调料适量。
做法:芹菜洗净切丝,豆腐干切丝,将锅置旺火上,倒入花生油,烧至七成热,下姜葱蒜炒出香味后,加入芹菜丝和豆腐干丝翻炒至熟即可食用。
功效与主治:具有清肝降火,降压调脂的功效,适用于高血压病及高脂血症患者食用。
口磨白菜
[配料] 白菜250克,干口磨3克,酱油、白糖、精盐、味精、植物油适量。
[做法] 白菜洗净切成3厘米段,口蘑温水泡发。油入锅内烧热后,将白菜入锅炒至七成熟,再将口蘑、酱油、糖、盐、入锅,炒熟后,放入味精搅拌均匀即成。
[功效] 清热除烦,益胃气、降血脂。适宜于高血压、冠心病、牙龈出血者。(全椒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)
评论